来源 : 沈阳侦探调查公司 发布时间 : 2024-03-13
为什么你会在感情里经常患得患失?有时候走不出感情的漩涡,持续内耗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当我们陷入这种情况,常常是因为我们内心在寻找三样东西。
1.对父母不在场的寻找。
人是怎样学会爱的呢?在婴儿时期,我们和父母的关系,决定着依恋的类型。心理学家曾经把三种依恋类型的2岁孩子放在一起,发现他们的表现泾渭分明。
安全型依恋的孩子,坐在椅子上玩玩具,不哭不闹,表情也是轻松自在的,实验人员进来放玩具,他们也不怎么关注,全心全意在研究面前的积木。
焦虑型依恋的孩子,坐在椅子上,手里拿起玩具,眼睛却盯着四周的环境。他们不停地回头,张望,看着实验人员,没办法沉浸在玩具游戏里,而是一直在确认环境是否“安全”,重要的人是否在场。
回避型依恋的孩子,坐在椅子上,却对面前的玩具、四周的环境都没有兴趣,木讷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四周的环境,放空发呆,处在防御状态。
那些小时候能经常得到父母肯定的,持续的回应的孩子,会相信父母是稳定存在的,不会因为自己在不同的环境,或者做错了什么事,就会突然不爱自己;但那些长期被忽略的孩子,从没体验过这种安全感。
他们无论在哪里,都要一直寻找,一直确认,生怕自己一不留神,重要的人就会消失,会不理自己,长大后进入婚姻,也会投射这种不安,不停需要伴侣的回应。
2.对伴侣不在场的寻找。
焦虑型依恋所要求的回应,伴侣往往很难满足,但她们又非常需要伴侣时时刻刻的,心理层面上的在场。因为这种回应,是当时那个没有被满足的内在小孩所发出来的。
在内心,她们会希望只要自己需要,伴侣就一定能在场,希望伴侣能够懂得自己为何不安,也懂得如何回应。表现出来的,就是总是在试探伴侣的爱够不够,只要没有明确说爱,那就代表是不爱了;
总是想知道对方在做什么,在想什么,经常需要伴侣的回应,有过强的占有欲;
很需要伴侣的积极回应,对爱情中的变化过分敏感,如果他没有按想象中那样对待自己,容易对伴侣失望,愤怒;或者,总是害怕被抛下,所以小心翼翼地关注着对方的情绪,伴侣不高兴的时候总是会想是不是讨厌自己了,是不是自己不应该说那些话了......
3.对自我不在场的寻找。
造成这种现象,背后的原因是内在自我的缺失。
从被父母忽视的时候起,就没有养成一个稳定的自我。不确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对的,所以必须去验证。如果不去控制伴侣,对他发脾气,自己会很没安全感,一直讨好伴侣,又会开始觉得自己压抑。
当伴侣向自己提出意见的时候,首先想的,也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在纠结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他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,生气还是没生气?而伴侣对自己好的时候,你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,但你也回答不出来,到底他要怎样做,才能让你开心一点。这都是因为,“自我”并不在场。没办法坚定自己的想法,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感情里的波折,不能坦然接受伴侣的爱,看似在追逐伴侣,渴求伴侣的回应,实际上其实是在追逐那个不完整的,缺爱的自己。
这些焦虑投射到婚姻里,你就会发现表面上你总是患得患失,伴侣一句话就能让你委屈好几天,向伴侣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,和他沟通他也很抗拒。
因为伴侣感受到的,是那个焦虑不安的你,所以他会一直退让,回避,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胜任,能不能给到你那样的安全感。
你感受到他在后退,就会更加焦虑,更需要抓住他,从而让婚姻陷入恶性循环。
要解决这样的问题,就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恒常的在场感,这个在场,可以是伴侣,可以是完整的自我,也可以是婚姻咨询帮助,渐渐能在婚姻中相信爱情,获得安全感。